遼陽藍天保衛戰方案(鍋爐相關)
1.推進清潔取暖。堅持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確保群眾安全取暖過冬。嚴格按照《關于印發〈遼陽市清潔取暖方案(2017—2021年)〉和〈遼陽市2018年清潔取暖工作計劃〉的通知》(遼市政辦發〔2018〕19號)要求,由城鎮到農村分層次穩步實施清潔燃煤供暖,有序推進天然氣供暖,積極推廣電供暖,科學發展熱泵供暖,拓展工業余熱供暖,加快提高清潔取暖比重,落實省有關電價政策,保證電力供應。2019年清潔取暖率要達到44%以上,2020年清潔取暖率要達到49%以上。
抓好天然氣產供銷體系建設。新增天然氣量優先用于城鎮居民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民生用氣保障責任書〉落實工作的通知》(遼政辦〔2018〕13號)要求,加快儲氣設施建設步伐,做到供用氣合同全覆蓋,“煤改氣”堅持以氣定改,有序做好“壓非保民”。
加快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制定工作實施方案。電網企業要統籌推進輸變電工程建設,滿足居民采暖用電需求。鼓勵推進蓄熱式等電供暖方式。各縣(市)區政府要對“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建設給予支持,統籌協調“煤改電”“煤改氣”建設用地。
2.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按照市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遼陽市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遼市節減辦發〔2018〕3號),做好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大力淘汰關停能耗、安全、環保等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對于關停機組的裝機容量指標,允許進行交易或置換,可統籌安排建設等容量超低排放燃煤機組。2020年,全市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控制到58.6%以下。
支持背壓機組、煤炭清潔燃燒技術、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術。推動集中供熱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淘汰和高效節能鍋爐推廣工作。在2018年城市建成區已實現高效一體化供熱的基礎上,2019年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要基本實現高效一體化供熱;2020年底前,依據城市供熱專項規劃要求,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供暖半徑15公里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落后的燃煤小熱電全部關停整合,實現高效一體化供熱。
3.深入實施燃煤鍋爐治理。加大燃煤小鍋爐(包括燃煤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干設備等燃煤設施)淘汰力度。按照拆小并大和推動清潔能源利用的原則,統籌制定拆除方案,建立管理清單和臺賬。加強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市場監管部門聯動,嚴控新建燃煤鍋爐。2018年,以10蒸噸/小時(或7兆瓦)及以下燃煤鍋爐為重點,完成了淘汰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和工業園區內全部老舊低效燃煤小鍋爐任務,拆除小鍋爐任務111臺;2019年,要進一步提高淘汰燃煤鍋爐標準,擴大實施范圍,推進淘汰城市建成區20蒸噸/小時(或14兆瓦)及以下燃煤鍋爐,除依據城市供熱專項規劃確需保留的供暖鍋爐以外,城市建成區20蒸噸/小時(或14兆瓦)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予以淘汰。
加強在用燃煤鍋爐排污監管,確保穩定達標排放。2018年,已完成了燃煤鍋爐排查、供暖鍋爐提標改造、推進20蒸噸/小時(或14兆瓦)以上供暖鍋爐安裝在線監控設施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工作,確保了達標排放;2019年,將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和工業園區10噸(或7兆瓦)以上、全部在用20蒸噸/小時(或14兆瓦)以上燃煤鍋爐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安裝在線監控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
4.實施散煤替代。研究制定遼陽散煤替代指導意見,按照由城市到農村分類推進的總體思路,以清潔取暖為主線,推進散煤治理。2019年11月底前,完成市空氣質量國控站周圍3公里、城市建成區菜市場、城中村及棚戶區散燒煤清潔能源替代等散煤治理工作;到2020年,散煤消費量較2017年降低30%以上。同時,加強煤炭市場監管,嚴格執行銷售煤炭質量標準,逐步取締散煤銷售網點。在2018年完成抽檢商品煤30組基礎上,2019年,繼續抽檢商品煤30組以上,禁燃區內散煤銷售網點基本取締;2020年,繼續抽檢商品煤40組以上,禁燃區內散煤銷售網點全部取締。
嚴控高污染燃料使用。按照《高污染燃料目錄》,根據遼陽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要求、能源消費結構狀況,逐步擴大禁燃區范圍,并對擴大的禁燃區實施燃用燃料組合劃定工作,確定Ⅰ、Ⅱ、Ⅲ類禁燃區范圍。
5.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繼續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推進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耗,抓好電力、冶金、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的能耗管控,開展能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推進行業能效水平提升。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加大綠色建筑推廣力度,鼓勵開展農村住房節能改造。
6.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在確保不出現嚴重棄風、棄光,并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的前提下,遵循國家可再生能源整體調控政策,有序推進風電、光伏等發電工程建設,實現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6.5%。